"識己"決定功德之深度,廣度!(註)
悟性決定空間!
迴 向 文
(98 07 28)
▲功德如何迴向?
▲功德迴向給誰?
▲功德為何迴向?
▲如何是功德?
▲為何講功德?
幾乎所有講經師的回答,都是同出一轍,那就是:迴向法界眾生…或…願眾生如何如何…或迴向己身父母等等!
筆者在此請問?
當你什麼都不是,充滿人味(五識雜陳),充滿災難時,你以什麼基礎來迴向?
而指導眾生,如何發願的講經師?所謂大師?爾等依經解字,引述地藏經----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,其內容為:
▲復次地藏: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法中所種善根,或布施供養,或修補塔寺,或裝理經典,乃至一毛一塵,一沙一渧。如是善事,但能迴向法界,是人功德,百千生中受上妙樂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,或自身利益,如是之果,即三生受樂,捨一得萬報。是故地藏,布施因緣,其事如是。▲………
對於初階佛子而言,所謂的指導師,你若是以上述論點,指導佛子如是迴向法界眾生,你本身已是謗佛,未證而演義佛經,更是不入流。
悟性的空間,並不是窮極文字,他不是用討論的,也不是咬文嚼字,在字裡行間,尋尋覓覓,就能開悟(霧?)。
爾等讀死經,照本宣科,非實修之輩也,實在是誤人誤己,誑語謗佛!
所謂自性之慧,在言語道断處,無我想、無它想處,無人味處,他自有痕跡,此空間無法討論,也就是
【唯証者方知】這一區塊,冺絕一切,任何試圖討論這一區塊,都是門外繞圈,無法入流,離本覺甚遠!
▲如何迴向?
對於初階行者而言,誦經迴向,爾等必須一蓋迴向自己冤家債主,何謂?
己身不渡,更向何人?唯有自己先渡,先靈或業障,才能等同受拔,進而生歡喜心,共讚法喜,也共襄盛舉,君不見:一子得道,九族方能昇天?九族何謂?難道不就是小法界嗎?
▲障礙不撥開,你的心念如何傳遞或突破十法界?(註)
"識己"決定功德之深度,廣度!(註)
悟性決定空間!
以初修角度而言,迴向法界眾生,是誤人誤己之觀念,我們沒那麼清高,要廻給誰,因為泥菩薩過江,自己尚無把握,遑顧別人?因果遮障你前程之路,己先顧,再顧其他,方為務實!
何況己身未明(無明),奢言其他,謂之螢火之光,難以撼動須彌之罪業!
佛經演義說法,均以常樂我淨,寂靜涅槃為最高法鑰,【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:廻向法界眾生】為佛之所說、所講,似乎與本文有所牴觸及衝突?
筆者上段提及,對於【初階修真而言】,誦經等等…功德暫不能迴向法界眾生,為何作此區隔?
除了上述緣由外,所有佛經講的均是大乘思維,也就是一些講經者,常掛在嘴裡的,走過千山萬水,才發現---見山還是山--之心境,唯有走入並體驗此一階段,這時你才是法界,眾生與你殊無二致,廻向法界,等同迴向爾等,請問這時候還要區隔你我他嗎?
金剛經以無我四相為最高法義,演說一切,豈不與地藏經廻向法界,互為衝突?無我四相,又何來地藏經所云:眾生相?眾生與你是否一隔為二?
修真入道,六界演義爾等諸般不足。所有缺損,你必須紅塵來紅塵去,補足並中道一切,認輸一切因果,懺悔諸般罪己,五識平伏,四相冺跡,終極無我,於不二境,生諸淨土,法界眾生,地獄天宮,六界三途,豈有二致?
▲維摩經云。佛言眾生是菩薩淨土。故知菩薩念佛者。原為眾生不為己故。終日度生猶為度己。終日
念佛猶為念己。何以故。菩薩無己無所不己。達心佛眾生無差別故。如天普覆。如地普載。捨生即
捨己。離佛即離心。心不可離。生不可捨。雲門所謂函蓋乾坤者。其旨豈越乎此哉。▲
行者若能冺相絕跡,拋棄我執之根本,剝開自我枷鎖,此時方可談法界,方可談廻向眾生,否則,還是一步一腳印,來的務實些! 因為,你所有心念,因無明而壓縮,在天地間,你只是微不足道的 蜉蝣而已!
誠如維摩經所云。各位行者,果真已過千山萬水,見山還是山時,何謂功與德?何謂眾生相?何謂法界?
天地乾坤,蓋天覆地,無出其右,此時,念念佛心,心外無佛,念己如念眾生,念眾生如念己,因為,菩薩無己無所不己!
註:十法界者何也?十統諸法也,三諦為界也!
何者謂佛?以中為法界者也
菩薩以俗為法界者也
緣覺聲聞同以空為法界者也
地獄鬼畜修羅人天同以因緣生法為法界者也
註:識己>>>懺悔之意!
▲後記:
本文因某未行者,對於筆者所論,功德迴向,初階一蓋迴給自己冤家債主說法,有所疑情,其並引述地藏佈施較量功德品第十做其依據並詰疑!筆者以本文回應,盼能有所助益!
<佛說發願迴向法界眾生>其….真實之意,不止這位行者有誤解,目前講經說法者,大部分還是讀死經,照本宣科,非實修之輩也!
普照居士